導體(工件)的電磁感應加熱技術來源于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。感應加熱電源產生的中高頻交變電流通過感應器,在感應線圈的內部和外圍產生與線圈電流同頻率的交變磁場;導體工件置于交變磁場中,導體和交變磁場形成相對運動,也就是導體切割磁力線,從而在工件內部感應出電動勢和頻率相同但方向相反的電流。
軸承加熱器廠家介紹工件的發(fā)熱由兩種效應導致。由于導體有電阻,渦流流過導體時產生電阻熱,實現(xiàn)從工件內部發(fā)熱。對于鐵磁性工件,在居里點溫度以下其內部自發(fā)磁化形成許多磁疇結構。中高頻交變磁場不斷地對磁疇進行磁化,亦即改變磁疇的磁極方向。
磁疇在改變其方向的時候與周圍磁疇相互摩擦產生熱量,稱之為磁滯熱效應,也會使得工件溫度升高。由于磁滯熱效應,被加熱工件在其居里點溫度之下時感應加熱速度很快。當工件的溫度超過居里溫度之后磁滯熱效應消失,只能依靠焦耳熱效應升溫,加熱速度變慢。
通常鐵磁性材料的居里點溫度在500~600℃之間,由于常見工程鐵磁性材料的焊前預熱、焊后消氫、熱套熱拆等都在此溫度之下,因此這些工程應用的電磁感應加熱無需考慮居里溫度的問題。而鐵磁性材料的焊后熱處理溫度高達700℃,則需要考慮調整感應加熱參數(shù)應對高溫時的磁滯熱效應消失問題。